週五晚回家時,舅媽說小寶早上發燒了,有去看醫生,喉嚨有點發炎,
寶爸此時還在新加坡出差,視訊時很緊張的狂問,手腳有沒有紅點,
寶媽很認真的檢查,沒有看到,不過,寶妹很黏,一直趴在偶身上撒驕,
那時也沒想太多,認為是小孩生病,不舒服的自然反應,而且那時寶妹還在發燒中,
晚上寶妹吃了她最愛的肉肉,表情卻很怪異,還把肉吐出來,
開始很擔心小寶的情況,可是又看不到她的嘴巴是否有破。
週六早上,小寶妹妹起床後還沒吃早餐,看到小蕃茄就會起來啃(沒辦法,蕃茄是她的最愛),
結果小寶馬上把蕃茄丟掉,因為蕃茄在"咬"她,然後就哭起來了,
這時偶就看到小寶的舌上有紅色傷口,心想:完了,腸病毒~~
趕快檢查手腳,果不其然,出現紅色小點點(起初很像疹子),
二話不說自己帶著寶妹開車去診所。
週六診所還真是人滿為患丫~約等了1小時,輪到妹看診了,
寶妹都還沒看到醫生,只是到診間量個體重而已,就給偶開始狂哭,
醫生不需要太費力就可以看到寶妹嘴巴裡面的情況(因為寶妹正在用力"哮"),
醫生也叫我看一下說:妳看,就是腸病毒囉~~所謂的口足手症。
此時,寶妹還在努力的嘶吼著,護士小姐就要我先安撫她,然後給我一張"注意事項單",
並說,小朋友這個時期因為嘴巴痛,所以多給她吃點冰冷的食物,醫生補了一句"冰淇淋最好",
還有這個要2週才會完全康復,所以要觀察2週哦~~
藥品有藥水(勝克敏液:發炎在用的,早晚各3CC),退燒藥水(餐與餐之間發燒時用)
,擦疹子的藥(因為會變成水泡破掉,就會有傷口,擦起來很像粉底液)
藥粉:早中晚三次(含退燒藥,因為會一直發燒)
塗口腔的藥(因為嘴巴也是長水泡,而且已破了 >//
下午三點左右拍的還是小紅點
下午三點時,大腿也出現好多點點(真的長得好迅速哦)
週日耳朵上的紅疹變成水泡了(週一水泡沒破,慢慢消退了)
週六晚,偶可是如臨大敵,一整晚都睡不好,起身摸摸小寶的額頭確認有沒有發燒。
淩晨5點,小寶翻身睡得不好,用手摸一下額頭,很燙,糗了~
趕快拿起耳溫槍量,丫~我有沒有看錯,39度7,不行不行,
用腳把寶爸踹醒,叫他準備退燒藥水,把寶妹叫醒,她一看到藥水杯開始哭喊~不要不要~
而且小孩是聰明,之前一哭嘴巴張開就被倒藥水,現在是閉著嘴哭,到要換氣時才會張開,
唉,這要說是好還是不好咧,不管如何,要抓緊時機餵,不然一杯3CC的藥,要餵5分鐘。
接著帶寶妹去泡溫水澡,還好妹的精還不錯,在澡盆裡得很開心,沒有受發燒影響。
一小時後妹燒退了,全家人在躺在床上,寶妹還在翻滾中,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都睡著了。
寶妹是個愛吃的小孩,有東西她都要分一杯羮,週日只要吃東西就開始哭,還會用手挖嘴巴,
唉~~看了好心疼~~~寶妹,媽咪有幫妳跟"母娘"求讓妳趕快好哦~~
所以要乖乖吃藥,讓病菌遠離妳~~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腸病毒介紹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下由 http://www.krps.cyc.edu.tw/s/health/enterovirus.htm 轉載
腸病毒係濾過性病毒之一種,可分為克沙奇病毒A群、B群、小兒麻痺病毒、依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。此種病毒世界各地均有,常於夏季、初秋流行,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、糞便、飛沫等途徑傳染,多發生於十歲以下之小孩,雖有成人個案,但很少見,人群密集處,易發生流行。 |
潛伏期約為二至五天,大多數感染者,並無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,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即會自然痊癒、典型症狀為口腔、手掌、腳掌出現水泡、潰瘍,可能合併發燒。病程為七至十天。極少數個案,有可能發生無茵性腦膜炎、腦炎、心肌炎心包膜炎、肺炎、麻痺等併發症,尤其新生兒及小嬰兒感染者偶而會發生電擊性病毒性休克症候群,侵犯多種器官,死亡率很高。 |
一、只有經由實驗室檢驗,才能確定診斷是由何種腸病毒引起,但 是,病毒之分型對於治療並無助益。 |
二、絕大多數症狀輕微者,予以症狀治療即可。對於極少數有併 發症之個案,則採對症療法。請洽可信賴之小兒科醫師診治。 |
三、病患於身體免疫力克服感染後即逐漸康復,但病毒仍可經由 糞便排出,持續數周之久,而致感染他人。 |
四、如出現持續或反覆高燒、嘔吐、嗜睡、不安、意識不清、活 力不佳、咳嗽、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狀,或有任付疑義,請 儘速就醫。 |
五、有關免疫球蛋白之使用,因其效果尚在試驗階段,同時必須 考慮其可能之潛在危險,故應由醫師審慎評估 |
六、腸病毒感染後,免疫力可持續一段時間;對於不同型之腸病 毒,亦可有短期之交叉免疫。 |
七、有關例行預防接種之問題,特別是兩個月大嬰幼兒,請於接 種前洽請醫師審慎評估。 |
一、勤洗手,並牢記【打擊腸病毒】濕搓沖捧擦五招式! |
二、注意均衡飲食、營養及運動,並多喝水。 |
三、維持環境清潔及通風。 |
四、儘量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。 |
五、避免與疑似病患接觸,如有發燒、口腔長水泡、皮膚發疹等 症狀將儘速就醫。 |
六、三歲以下小朋友容易受到感染,特別小心防範 |
一、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動力降低、手腳無力。 |
二、持續嘔吐、發燒、口腔長水泡。 |
三、肌躍型抽搐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全身肌肉收縮動) |
四、頸部僵硬、昏迷、肢體麻痺、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 整等。 |
濕 |
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。 |
搓 |
擦上肥皂和水搓揉起泡約二十秒,手指及指甲也需洗淨。 |
沖 |
將雙手沖洗乾淨。 |
捧 |
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,關閉水龍頭 |
擦 |
用擦手紙將手擦乾。 |
|